首页 >> 其他工作 >> 正文

我党保密史上的伟大女性

发布时间:2017-08-14   来源:   作者:   浏览次数:
  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自由,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中,有着无数仁人志士壮怀激烈、挥斥方遒的身影,也涌现出了一批坚毅果敢、积极投身时代洪流的女性。
  今天,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在中共保密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,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们。她们不仅仅是妻子,更是用自身不懈努力去坚持追寻中华民族解放的革命者。让我们从她们的故事中,体味革命女性的独特魅力。
王会悟:中共一大的“温柔卫士”
在中共一大的历史上,有一位女性用她的智慧与温柔守护着会议的顺利召开,她就是中共一大的“温柔卫士”王会悟——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的夫人。
 
  1921年春天,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。在选择会场时,王会悟提醒李达:法租界较少受到巡捕与密探的骚扰,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这段时间在外地,他位于法租界的公馆正好可以用作会场。随后,在接待参会人员的工作中,王会悟的细致与警觉更是出色。当时正值暑假,她利用自己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关系,到博文女校借用三个房间,给外地代表落脚,还机警地给代表们挂上了“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”的名头。
在王会悟的细心张罗下,7月23日,中共一大顺利开幕。会议期间,王会悟一直在会场外“悠闲”地巡视,看上去就像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妇,在朋友家休闲消夏,实际上却警觉地注视着公馆周围的一切,秘密地守护着会场的安全。
 
  会议最后一天,王会悟在后门处看见一个人抱着一堆衣服往楼上走。她赶忙问公馆的佣人:“这人是谁?”佣人回答:“可能是少爷的朋友借咱家阳台晒衣服。”王会悟赶忙上楼,找到给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做翻译的杨明斋,让他立刻把这一情况告诉会场的同志们。有着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马林听说后,立刻建议休会,带着所有文件,迅速撤离。
  参会者热血沸腾,个个意犹未尽,觉得马林小题大做。但事实证明,王会悟的警觉是有道理的,就在参会者撤离后不到10分钟,法国巡捕就开来两辆警车,包围了李公馆。当法国巡捕扑进“会场”时,只有李汉俊和陈公博在抽烟聊天,悠闲自在。巡捕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,盘问了几句就撤了。事后马林高度称赞王会悟的警惕性,李达也为此向妻子道歉。
当天深夜,几位代表在李达家中秘密商议另择开会地点。有人建议找家旅馆,有人主张到杭州西湖。但当时的上海,这么多人聚到旅馆,肯定会引起当局注意;而在杭州西湖游玩的多为达官显贵,护卫的军警多,也不合适。这时,王会悟建议到嘉兴的南湖上(王会悟曾经在嘉兴读书),扮作游客,租一条画舫继续开会。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王会悟又自告奋勇地负责租画舫、安排会场、组织大家转移等具体事务。
 
她安排代表们分开购买火车票,散坐在不同的车厢,到达嘉兴后分批住下。租画舫的时候,她细心地置办了一桌酒席,还租了两副麻将。会议期间,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,看似浏览风景,其实是在望风。只要有游船靠近,她就哼起小曲儿,用手指轻轻叩击船板。船舱里的会议代表便立刻哗啦哗啦地搓起麻将,“三条”“五饼”“七万”地一通嚷嚷。
到了下午,南湖更加幽静宁谧,一连许多天神经紧绷的王会悟,在午后的湖光山色中,也有点撑不住了。正在这时,一阵突兀的汽艇马达声,打破了湖上的静谧。猫在一旁的拖梢小船的船主人告诉王会悟,这是一户有钱人开着自家的游艇来湖上兜风。王会悟还是放心不下,她叮嘱代表们继续“打麻将”,自己则登上了拖梢小船,亲眼确认确实是私家游艇,而不是巡捕船,这才让大家继续开会。
 
  暮色四合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闭幕,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。这个历史性时刻,没有礼炮,没有烟花,只有王会悟轻柔地叮咛,让大家下船后分散离开,各自回到她已安排好的住处。
  离开画舫上岸的同志们,就此走上了各自的历史征程,从这一刻开始,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气势如虹的浩瀚革命,拉开了序幕。
 
 向警予: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
“她是一个‘事业的野心家’,她每每自己这样奋激的幻想:‘将来我如做不出大事业,我要把自己粉碎起来,烧成灰!’她每每这样激烈的幻想便要大哭一场。”1928年7月22日,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在妻子向警予英勇就义2个多月后在莫斯科写下《向警予同志传》。
 
  向警予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,被誉为“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”。
  1895年9月4日(农历7月16日),向警予诞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的一个商人家庭。在这里,向警予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,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,为向警予走向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。
  1918年,毛泽东、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进步团体新民学会,向警予立即加入,成为该会最早的女会员。1919年12月25日,湖南第九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法国邮轮“盎特莱蓬”号从上海杨树浦黄埔码头启航,共计50人,其中有蔡和森、向警予、葛健豪、蔡畅、李志新、熊季光、肖淑良等。在赴法旅途中,向警予与蔡和森多次深谈,“开始放弃‘教育救国’的幻想而相信共产主义”,并结成了革命伴侣。
  1922年,向警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,连续出席了党的“二大”至“五大”,当选为党的“二大”“三大”“四大”中央委员,并连续三届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,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。她还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许多重要指导文件,撰写了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,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,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  作为中央委员,参与党的建立和发展,向警予非常重视党的保密工作,特别强调对保密纪律的遵守。
  1924年夏,毛泽东在上海中央局工作期间,因工作繁忙,极度劳累,经常头痛,夜不能眠。党组织为了照顾他的身体,批准杨开慧同志携母亲和孩子毛岸英、毛岸青来到上海,并安排他们与蔡和森、向警予以家人的名义住在一起。刚到上海的第一天,向警予就向杨开慧介绍了保密防范知识和党的保密纪律。还特别告诫说,地下工作有一条纪律,未经组织批准,共产党人不能随便照相,尤其不能与党内领导同志一起合影。
  大革命失败后,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,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,坚持地下斗争。
  1928年3月20日,由于叛徒的出卖,向警予不幸被捕。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,但她坚贞不屈,对于党的秘密一字不供,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。
  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在5月1日,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杀害她。向警予视死如归,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讲演。敌人对此极端恐惧,宪兵们凶殴她,想使她不再说话,但她仍然滔滔地讲下去,因此他们在她嘴里塞着石头,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,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泣起来。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,英勇牺牲。
伍若兰:井冈幽兰芳名永存
美国记者、作家史沫特莱在《伟大的道路》一书中曾提到一位女性,她在书中这样写道:“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,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。”
 
  这个人就是伍若兰,农民运动活跃的组织者,朱德的夫人。
  1903年初春,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一户农民家庭。在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读书时,她接触并接受了马列主义,于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紧接着,她受组织指派,到耒阳地区组织发动农民运动。
  1928年1月,朱德、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到湖南,2月16日,率部进驻耒阳城。2月19日,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。伍若兰被分配在妇女部负责宣传工作,任女子联合会主席。由于成绩突出和工作需要,不久,她被调往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,负责部队宣传工作。
  在同学和战友眼中,伍若兰是个胆大心细的姑娘,她声音洪亮,做事细腻,有条有理,能说会写,一笔好字堪称红军队伍中的“书法家”,朱德曾夸她是红军宣传员中的“作家”。
  1928年3月初,经时任耒阳县委领导刘泰、邓宗海介绍,朱德与伍若兰结为夫妇。婚后,两人恩爱相伴,共同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。
可是不久,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。蒋介石调集湘粤两省军队,动用7个师的兵力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行“会剿”。部队被迫退出湘南向井冈山转移,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。
 
  胜利会师后,部队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,伍若兰被任命为宣传队长。由于工作需要,她经常外出执行任务。为确保安全,伍若兰通常身挎双枪,英姿飒爽,尽显巾帼风范。她枪法极准,全军闻名,战友们都称呼她“双枪女侠”。她曾说:“我要时刻准备好在战斗中右手受伤,所以苦练左手射击,照样杀敌。”
  身为军长妻子,又是宣传干部,伍若兰一直低调谦虚,没有一点儿架子。她凡事都抢先干、带头干,每到一处,都深入群众了解情况,做细致的思想工作。行军时,她有马不骑,总是让给病号和体弱的同志,自己穿着草鞋与战士们一道步行。
  1929年2月初,林海怒吼,风雪交加,密林深处的寻乌县项山圳下村——红四军主力在吉潭战斗后转移休整的临时驻地,一片银装素裹。一天,天还未亮,敌军乘我军人困马乏之际,突然包围了驻地,形势非常紧急。
  这时,伍若兰为了保护军部和朱德、陈毅等首长的安全,带领警卫排率先突围,把敌军引开。天亮时,红四军冲出重围,但伍若兰受伤被捕。伍若兰被人指认是朱德的妻子,兼任朱德的机要秘书,知道很多党和红军的秘密。敌人如获至宝,立即将她押解到赣州,还特意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。
  敌人软硬兼施,试图从她口中探听红军的机密,逼问朱德等领导人在哪里。她看也不看敌人一眼,从容地答道:“在红军里,在人民心里!”
  敌人又问:“你为什么当土匪?”
  伍若兰愤怒了,痛斥道:“真正的土匪是你们这些欺压老百姓的人!我是共产党,是革命者,要消灭你们这伙反动派!”
  伍若兰被捕时,正怀着几个月的身孕,敌人用绳子吊,用杠子压,用辣椒水灌,用尽各种酷刑,但都未能动摇她的意志与信念。她怒斥敌人:“革命一定会成功,你们一定要灭亡!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,除非日从西方出,赣江水倒流!”
  经多日折磨,2月12日,伍若兰在赣州市卫府里被杀害,年仅26岁。
  20年后,革命胜利了,伍若兰面对敌人义正词严的回答变成了现实。1962年,朱德来到井冈山,返回北京时,特意带回一盆井冈兰,带回对妻子的深深怀念。
邓颖超:永远的保密楷模
  1927年春夏,对中国革命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,是一场空前的劫难。
在蒋介石、汪精卫的精心策划下,上海、武汉先后发生反革命政变,全国各地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,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积极分子惨遭杀害。
 
就在这极端危急的关头,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形势,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。这次起义的组织工作是极端秘密的,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泄密。周恩来严格执行党的保密纪律,对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邓颖超也是严格保密。邓颖超在《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》一文中,记述了周恩来严格执行党的保密纪律的事例。
 
她回忆说: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,我们党中央研究了当时的局势,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,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,并决定派恩来同志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,到南昌去领导这次起义。七月十九日,要离开武汉的时候,在晚饭前后才告诉我,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。去干啥,呆多久,什么也没有讲。我对保密已成习惯,什么也没有问。当时,大敌当前,大家都满腔仇恨。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。这次分别后,不知何日相会?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,无论是同志间,夫妇间,每次的生离,实意味着死别呀!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,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。”
 
在革命战争年代,严守党的秘密是铁的纪律,是共产党人不可逾越的一道政治红线。周恩来、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在执行党的保密纪律方面可谓全党的楷模,为我们树立了永远的学习榜样。
 
  巾帼英雄的英姿豪气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肃然起敬的典范。今天,“保密观”盘点的这四位巾帼英雄,都是在我党保密工作历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女性,她们经历了生死的考验,在我党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页。
岁月无声任去留,笔墨有情写青史,她们的忠贞与美丽、坚守与执着,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。
 
  部分内容参考自《红色往事——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》一书
  近期,金城出版社将出版《中国共产党保密工作史(1921-1949)》一书,本书集中讲述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保密工作历史,是各级领导干部、国家公务人员、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学习、了解党的保密工作历史,继承和发扬党的保密工作光荣传统,做好现实保密工作的必读书目,敬请期待~~
责任编辑:张一萍
最新文章